急救熱線:0377-63200120
腫瘤的免疫治療是目前抗腫瘤領域研究熱點。免疫治療在獲得顯著療效的同時可能引起一系列免疫相關不良反應,可累及病人全身各個系統(tǒng)。
近日,我科成功收治1例帕博麗珠單抗引起免疫相關性胃炎患者?;颊邽?8歲女性,1年前因肺癌使用“培美曲賽”化療聯(lián)合“帕博麗珠單抗”免疫治療12周期,用藥后出現(xiàn)腹瀉、水樣便以及上腹隱痛不適、燒心惡心等癥狀。在其他醫(yī)院治療后,患者腹痛較前減輕,但仍嘔血、頻繁惡心,且出現(xiàn)發(fā)熱。
后患者轉入我院,入院時患者體溫38℃,精神差、頻繁惡心、嘔吐少量暗紅色血液。入院后給予“伏諾拉生、艾司奧美拉唑”等藥物治療,患者未再嘔血,精神狀況好轉,仍間斷惡心、嘔吐。10.20完善胃鏡檢查:胃底胃體胃竇粘膜廣泛充血水腫,廣泛平坦糜爛,部分上覆白苔,質脆觸之易出血,似胃粘膜剝脫,粘液糊咖啡色。胃鏡檢查后,繼續(xù)按照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給予“伏諾拉生、艾普拉唑”等抑酸藥物治療,患者未再嘔血、腹痛,但仍間斷惡心、嘔吐,仍發(fā)熱,多發(fā)于午后,熱峰38.6℃,期間查三次血培養(yǎng)、結核特異性細胞因子、呼吸道九聯(lián)檢、G試驗、GM試驗、抗核抗體譜等均無明顯異常,11.05復查胃鏡:胃底胃體胃竇粘膜廣泛充血水腫,廣泛平坦糜爛,部分上覆白苔,質脆觸之易出血,胃竇腔狹窄,內鏡無法通過。
患者完善多種檢查,無法用常見病解釋胃粘膜改變及發(fā)熱,且按一般糜爛出血性胃炎治療效差,結合病史,考慮帕博麗珠單抗引起免疫相關性胃炎。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后,參考《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的毒性管理指南2019》,應用激素治療。11.11給予甲潑尼龍琥珀酸鈉40mg每12h靜脈注射1次,連用5天后惡心、嘔吐明顯緩解,進食增多,未再發(fā)熱。調整甲潑尼龍琥珀酸鈉劑量為20mg每12h靜脈注射1次,應用1天后改為口服甲波尼龍片,從起始量32mg/天,按3天減量4mg逐步停用激素,現(xiàn)患者未再惡心、嘔吐、嘔血、發(fā)熱,12.08復查胃鏡胃底、胃體粘膜基本恢復正常,胃竇粘膜仍有糜爛,胃竇狹窄明顯減輕,內鏡可通過,患者胃粘膜異常表現(xiàn)經激素治療有效,惡心、發(fā)熱等癥狀緩解,進一步驗證免疫相關性胃炎診斷。
目前免疫治療已在多種腫瘤的治療中發(fā)揮重要作用,在免疫治療中,免疫相關胃腸道毒性并不少見,但多累及乙狀結腸和直腸,上消化道改變較為罕見,發(fā)生腹痛、腹瀉、消化道出血等癥狀時,應警惕免疫相關胃腸道毒性可能,在免疫治療中應密切注意免疫相關不良反應的發(fā)生,早診斷、早治療。
消化內科一病區(qū) 樊宏偉 薛萌